首页 黄芩 正文

黄芩汤和白虎汤(黄芩汤和白虎汤区别)

黄芩 7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黄芩汤和白虎汤,以及黄芩汤和白虎汤区别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信息一览:

中医之六经辩证

1、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证候,综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等六类证候,用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

2、六经辨证为《伤寒论》的辨证方法[1][2]。指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辨证方法[3]。

黄芩汤和白虎汤(黄芩汤和白虎汤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如果说,六经辨证是仲景学说的精髓,那是绝对不过分的。当然,所谓六经辨证,其实是张仲景所建立的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临床诊疗理论体系的一个载体。

4、那么,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呢?「太阳证」太阳证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5、六经辨证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外感热***的辨证施治体系,在中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六经的实质,历代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总体认为与人体的经络有关联。

黄芩汤和白虎汤(黄芩汤和白虎汤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六经辨证 中医辨证方法之一。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疾病的深浅及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之一。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总结而成。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方辨证

化脓性扁桃体炎 一青年男性,淋雨后出现咽喉痛,发热,最高39度,就诊当地发热门诊,查白细胞1万7,***阴性。予抗感染输液治疗效果欠佳,仍高热不褪。就诊我处,患者持续高热,咽痛。

中药处方(一) 【辨证】热毒上壅,搏结于咽喉。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名】银花汤。

处方(一)【方名】急性方剂一。【组成】生石膏(先煎)25克 玄参10克 板蓝根10克 儿茶5克。水煎待温,分次服。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小儿急性。【出处】剂大全。处方(二)【方名】急性扁体炎方剂二。

中药处方(一)【方名】急性扁桃体炎方剂一。【组成】生石膏(先煎)25克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儿茶5克。【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人中白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9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服,每日一剂。

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全身和局部症状均较轻。检查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渗出物。常有邻近部位的粘膜炎症。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易鉴别。

伏气温病包括

1、伏气温病包括伏暑、春温。伏气温病(伏气温病)一般指春温。春温,中医病名。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

2、属于伏气温病的是:春温、伏暑。伏气温病,是有别于新感温病另一类温病。有因感受外邪后,因邪轻未能随即构成发病条件,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有积热,到了一定时间,感受时邪,内伏的郁热,自里透出。

3、温症》:“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伏暑病名[4]。指发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气温病[4]。见《严氏济生方》卷三。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讝语,脉弦,五六日讝语不止,当刺期门。方八。

2、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五 13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5、太阳病的“证”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只要有脉浮、头痛、怕冷的症状皆属太阳病,这是太阳病脉证的宗旨。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条)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卫气驱表抗邪,脉气鼓动。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恶寒:卫气不能正常温煦体表。△本条指出了太阳为病的基本脉症。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一)

伤寒论116条辨: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期门的方法。

清热剂歌诀——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清宫汤 减去丹参银连地,清宫更加莲子心。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清热解毒 黄莲解毒汤 黄莲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分类】清热剂-清营凉血 【组成】元参心(9克)莲子心(2克)竹叶卷心(6克)连翘心(6克)犀角[水牛角代](30克)连心麦冬(9克)【功效】清心解毒,养阴生津。【主治】温病液伤,邪陷心包医学教育 网原创证。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中石膏君,知母甘草加粳米,热盛伤津口大渴,清热生津有奇功。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用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清热生津又益气,暑热烦渴脉虚寻。

方剂歌诀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

关于黄芩汤和白虎汤和黄芩汤和白虎汤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芩汤和白虎汤区别、黄芩汤和白虎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扫码二维码